尿素作为人体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之一,其浓度变化是评估肾功能、肝脏功能及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。尿素测定试剂盒(酶偶联监测法)通过特异性酶促反应定量检测血液或尿液中的尿素浓度,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、慢性肾病监测、肝病评估以及透析治疗的效果观察等领域。该方法因其高灵敏度、操作简便和结果稳定性,成为实验室常规检测的核心项目之一。
尿素测定试剂盒(酶偶联监测法)主要用于以下临床检测项目:1. 血清/血浆尿素浓度测定: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,辅助诊断急慢性肾功能衰竭;2. 尿液尿素检测:联合血尿素计算尿素清除率,反映肾小管功能;3. 透析患者尿素动态监测:指导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充分性评估;4. 肝功能异常时尿素水平的辅助分析,如肝硬化或肝性脑病。
酶偶联监测法基于两步酶促反应原理:首先,尿素在尿素酶作用下水解生成铵离子和碳酸氢根;随后,铵离子通过谷氨酸脱氢酶(GLDH)催化与α-酮戊二酸反应,同时消耗NADH生成NAD+,通过监测340nm波长下吸光度下降速率(ΔA/min),实现尿素浓度的定量计算。该方法具有以下优势:1. 反应特异性强,抗干扰能力优异;2. 线性范围宽(1.0-100mg/dL);3. 样本用量少(仅需2-10μL);4. 检测时间短(约5-10分钟)。
尿素测定试剂盒需严格遵循以下标准:1. 校准规范:采用国际标准物质(如ERM-DA483/IFCC)建立校准曲线,保证量值溯源性;2. 精密度要求:批内CV≤3%,批间CV≤5%;3. 准确度验证:回收率应在95-105%范围内;4. 线性验证:在声明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≥0.995;5. 干扰试验:胆红素<25mg/dL、血红蛋白<500mg/dL、脂血(三酰甘油<1500mg/dL)时误差应<10%。执行标准参考《WS/T 404.5-2015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》及试剂说明书要求。
实验室操作时需特别注意:试剂需避光保存(2-8℃),避免反复冻融;样本应避免溶血和细菌污染;定期开展室内质控(使用两个浓度质控品),并参与室间质评计划,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。